管庄首页 | 管庄资讯 | 房屋租售 | 活动聚会 | 求职招聘 | 常营商铺 | 常营论坛 | 联系站长
返回列表 发帖

明天立秋啦,一叶梧桐一报秋,稻花田里话丰收。虽非盛夏还伏虎,更有寒蝉唱不休

明天立秋啦,一叶梧桐一报秋,稻花田里话丰收。虽非盛夏还伏虎,更有寒蝉唱不休

立秋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:“秋”就是指暑去凉来。到了立秋,梧桐树开始落叶,因此有“落叶知秋”的成语。从文字角度来看,“秋”字由禾与火字组成,是禾谷成熟的意思。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,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。$ c9 S& n: ^! q
立秋,七月节。 立字解见春。秋,揫也,物于此而揫敛也。
* f) X  G* T4 e初候,凉风至。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。温变而凉气始肃也。《周语》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。; [9 ~$ H# r. X) a4 J8 [) L, j
二候,白露降。大雨之後,清凉风来,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,尚未凝珠,故曰白露降,示秋金之白色也。
4 W6 P5 J+ D( v8 W& v+ e" H/ w三候,寒蝉鸣。寒蝉,《尔雅》曰寒螿蝉,小而青紫者;马氏曰物生于暑者,其声变之矣。
: c+ V. W6 \) X! r8 y8 ~0 Z0 w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,等到“立秋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奏道:“秋来了。”奏毕,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。' C3 J+ E, {7 P. v  C! r  ^
1 f7 y; p- b% H4 y& w; P. z
三候解释编辑
3 r0 @9 U3 `$ _- ?2 D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:“一候凉风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蝉鸣。”
) ~; S$ y) C* O% \+ G* {凉风至: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,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。8 @8 d4 ?- F8 ~; {  L( Q
白露降: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。
& D9 q' m3 h; {/ S7 ~寒蝉鸣: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。% _' t4 c4 h8 \, e# v0 E+ B
诗《立秋》:“一叶梧桐一报秋,稻花田里话丰收。虽非盛夏还伏虎,更有寒蝉唱不休。”
6 m# Q; I9 p8 ]/ _; R% g/ o/ ~* ?+ ?: P. s' d4 A
$ x; ?$ C- ]" u0 _. T( u# c; N
秋色
- w' j  A, o2 S0 c$ F; ^+ L! @. j0 c. A秋色
/ u+ ?! W& `8 Y+ j立秋”到了,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。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“候平均温度”,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℃以下,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。中国地域辽阔,虽各地气候有差别,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,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。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,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,气温更酷热,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“长夏”。( \" D4 \9 ?4 Q& V
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,一般年份里,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,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,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、江西南昌、湖南衡阳一线,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,而当秋的脚步到达“天涯海角”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
  F6 M. W/ r6 G5 x7 f. j
# c3 s& W% f: E8 m) o风俗
/ z: X+ g+ |9 K" ~0 i立秋节4 q( [, n- Z& z4 A" ?2 R% U$ h1 i
  
: V8 n" r2 p6 z0 l婺源篁岭晒秋
- {. Y5 [9 `0 G; H  x. X$ O  F. J婺源篁岭晒秋(6张), s  @7 I' z4 u% Y7 e
立秋节,也称七月节。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,到西郊迎秋,并举行祭祀少嗥、蓐收的仪式(见《礼祀·月令》)。汉代仍承此俗。《后汉书·祭祀志》:“立秋之日,迎秋于西郊,祭白帝蓐收,车旗服饰皆白,歌《西皓》、八佾舞《育命》之舞。并有天子入圃射牲,以荐宗庙之礼,名日躯刘。杀兽以祭,表示秋来扬武之意。”到了唐代,每逢立秋日,也祭祀五帝。《新唐书·礼乐志》:“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。”宋代,立秋之日,男女都戴楸叶,以应时序。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,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(见《临安岁时记》),明承宋俗。清代在立秋节这天,悬秤称人,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,以验夏中之肥瘦。民国以来,在广大农村中,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,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。还有以西瓜、四季豆尝新、奠祖的风俗。又有在立秋前一日,陈冰瓜,蒸茄脯,煎香薷饮等风俗。" _3 P+ O3 |, h/ w% x
晒秋$ s7 k0 q+ D8 Z) k; W/ t* m' e
  每年立秋,随着果蔬的成熟,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在湖南、江西、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、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,逐步成了画家、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,并塑造出诗意般的“晒秋”称呼。
8 x8 c/ [9 s. e) Q  发展至今,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,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,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“盛典”,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“最美中国符号”之后,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“图腾”和名片,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篁岭赏秋拍摄。- ?) D2 }' f; n9 Q
秋忙会
6 V% Q4 R' x& Q6 c& L7 Q5 W 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,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。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,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。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,变卖牲口,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。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,设有骡马市、粮食市、农具生产市、布匹、京广杂货市等。现今把这类集会,都叫做“经济贸易交流大会”。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、跑马、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。: J* @0 P5 Y) ?2 L4 d
秋收互助/ ]! A+ o; Z7 }3 j
  秋忙开始,农村普遍有“秋收互助”的习俗,你帮我我帮你,三五成群去田间,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。一料玉米要搬四次:头茬、二茬、三茬、捞空茬。妇女、老人、十来岁的小孩,他们手提竹笼,一排接一排,一株接一株,挨着个儿去搬。切忌“猴子搬玉米,搬一个撂一个。”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,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,最后用大车拉回家。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,未成熟的玉米穗,留下来二茬再去搬。二茬、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。最后捞空茬,把剩余的玉米穗,不管老嫩、一齐搬回家中。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,先给谁家搬,既不违农时,又能颗粒归仓。
% x6 C- P" E. {: U0 L+ n( U秋田娱乐
" {, d! g$ m5 C6 ^- H: U  秋天,特别是秋忙前后,农事虽忙,秋种秋收,忙得不亦乐乎!但忙中也有乐趣,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,在包谷、谷子、糜子生长起来以后,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,初结穗儿的时候,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、做戏的场所。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,在地下挖一孔土窑,留上烟囱,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,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,到处拾柴禾,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,加火去烧。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,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。他们还上树捉麻雀蛋,就地打兔子,能吃的野味很多,都可以在野地的锅里,烧制出来。有荤有素,百味俱全。他们还把打来的柿子,弄来的红苕,放在土窑洞里,温烧一个时辰,就会变成香甜的柿子。这种秋田里的乐趣,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。
- R7 M% \! {- K$ G; o贴秋膘
  B, o- ^. z! d- F  |( a2 e 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。因为人到夏天,本就没有什么胃口,饭食清淡简单,两三个月下来,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。秋风一起,胃口大开,想吃点好的,增加一点营养,补偿夏天的损失,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膘”: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,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,“以肉贴膘”。  i3 [* |9 o9 V( }6 |1 B
啃秋% u! Y  F: b  j% t, u
  “啃秋”在有些地方也称为“咬秋”。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,称“咬秋”,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,时逢立秋,将其咬住。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“咬秋”,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。在浙江等地,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,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。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,全家围着啃,就是啃秋了。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。他们在瓜棚里,在树荫下,三五成群,席地而坐,抱着红瓤西瓜啃,抱着绿瓤香瓜啃,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,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。啃秋抒发的,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。
% e, S* h+ s! d! M秋社
1 b' S2 K  m- b0 n) G3 I1 Q 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,始于汉代,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。此时收获已毕,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。宋时秋社有食糕、饮酒、妇女归宁之俗。唐韩偓《不见》诗:“此身愿作君家燕,秋社归时也不归。”在一些地方,至今仍流传有“做社”、“敬社神”、“煮社粥”的说法。6 G* ^0 a! g4 y+ K0 _! q8 |( G
歌谣# X, s! c# t8 t( V3 Z( S) [/ N
时到立秋年过半,可能有涝也有旱,* q' q8 G# B' ]3 w6 p9 J! p: U: b
  男女老少齐努力,战天斗地夺高产。
( b# i2 t- }: Y4 c0 k6 z  棉花抹杈边心,追肥时间到下限,. V3 D3 L, H- K/ r7 v$ ?& y# g8 L
  天旱浇水要适量,防治病虫巧把关。% D5 G1 c5 U: q9 }7 y
  早秋作物渐成熟,防雀糟蹋要常转。
% K. y; K( g: D$ h) A  晚秋作物治追耪,后期管理不能软。5 o* j; h- P; j. _& a4 R; C5 F
  适时播种大白菜,炕土壅葱夺丰产。' J; C/ K; a" K2 H" k2 c0 i
  保护地菜筹建棚,底肥施足地深翻。
5 N( Q* K7 G* U/ U. _& z! E  大积大造农家肥,割晒青草抽时间。
' o+ y  z  e* W$ n  林木果树管理好,摘下果梨去卖钱。
1 Q8 [0 ?! T. Y# P  畜禽管理要加强,要紧预防牛流感。1 d5 I7 p/ T: W$ z, I( Z
  喂鱼注意多投草,鱼病防治至关键,
' M; v+ o! D  k3 E0 O1 E  k9 J  坑内菱角采下来,继续管好藕苇芡。 [1] 2 e8 [3 `7 `0 M5 a& h
农谚
, ?, K1 R# f. Q“立秋”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。从这一天开始,天高气爽,月明风清,气温逐渐下降,正如谚语所说:“立秋之日凉风至”,“早上立了秋,晚上凉飕飕”。但“立秋”的早晚又有很大区别,所谓“早立秋冷飕飕,晚立秋热死牛”,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“立秋”盲目乐观,有时候“立秋过后,还有‘(秋)老虎’在一头”。其实,“立秋”降温最大的法宝是下雨,“秋前秋后一场雨,白露前后一场风”,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。
  A' C/ B. u' Z& k5 L7 K9 b# _5 U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,“立秋下雨人欢乐,处暑下雨万人愁”,在通常情况下,“立秋处暑有阵头,三秋天气多雨水”,不但下雨,有时还要打雷,这标志着“立秋响雷,百日见霜”。“立秋”后每降一次雨,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,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之说即在于此。但“立秋”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,其标志就是“秋前北风马上雨,秋后北风无滴水”,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:“立秋无雨秋干热,立秋有雨秋落落”。. G3 C+ v. N/ j1 e  y* f4 B
“立秋”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。古代农业社会,农民对“立秋”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。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,必定风调雨顺,可以坐等丰收。同样,“立秋”的早晚也相当重要,“七月秋样样收,六月秋样样丢”。“立秋”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,“立秋有雨样样收,立秋无雨人人忧”,因为“立秋无雨是空秋,万物历来一半收”。1 a& n! A6 d) N+ b7 k6 m7 M
由此可见,“立秋”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,所谓“秋不凉,籽不黄”,“立秋十天遍地黄”,“立秋十八天,寸草皆结顶”,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。在这个季节里,人们盘算最多的就是农事:“立夏栽茄子,立秋吃茄子”;“立秋荞麦白露花,寒露荞麦收到家”;“立秋摘花椒,白露打胡桃,霜降摘柿子,立冬打软枣”,享受收获之乐的同时,也要掌握好工作的节奏:“七月立秋慢溜溜,六月立秋快加油”,“立秋拿住手,还收三五斗”。对没进入收获期的,“立秋”后也需注意:“头伏芝麻二伏豆,晚粟种到立秋后”;“立秋棉管好,整枝不可少”;“立秋种芝麻,老死不开花”。: ?/ g0 y6 ~! j8 Y
立秋”也相应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。立秋既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,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,因此,秋季养生从来是人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。最易做的就是“立了秋,便把扇子丢”。因为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所以“十场秋雨要穿棉”。天凉了,还应注意“水白露身不露,秋后少游”,人们甚至认为“立秋洗肚子,不长痱子拉肚子”。在饮食起居方面,古人认为“秋天宜收不宜散”,应切记“秋不食辛辣”、“秋不食肺”;还应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,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。3 D% r$ b% }4 j; T% B. _
诗咏
* G: j3 u$ T+ m% Q! a0 T《立秋》[宋]刘翰* }& ~/ T! u" _7 a4 t; z& F7 b" c
  乳鸦啼散玉屏空,一枕新凉一扇风。
% d8 V+ N& E* V9 h$ [  z  睡起秋声无觅处,满阶梧桐月明中。0 E1 t" w; a& H4 s& ^% \% `
《立秋》左河水: T6 Q% q# F3 v' y/ e- {* H. x* X. h
  一叶梧桐一报秋,稻花田里话丰收。  o- Y& ]! @# v3 y, Q3 f3 Z( g
  虽非盛夏还伏虎,更有寒蝉唱不休。  O7 _& x" a; ?
《立秋前一日览镜》[唐]李益" U/ v9 Q: F. L$ ]9 R( D, P  y
  万事销身外,生涯在镜中。
( ]+ i. K( H, ~  惟将两鬓雪,明日对秋风。
8 n. d* I5 U- A/ T* I4 ]立秋# ?7 j6 H% t! T/ t1 ~0 e
  [当代]徐书信* z; h' y/ y( l$ v. ]) G, ~8 e
  池水渐凉蝉唱稀,长空雁阵岭南飞。
, J1 A: d, }6 x2 P  与君携手花间舞,夜露沾鞋又湿衣。: @9 u& s9 h( F% p7 S5 M
五律·立秋
; R+ d) e0 K/ x. Q/ E  【当代】齐哲慧人慧语
; h% Z+ ?0 Y$ @! `% _  感恨方初夏,飘然过立秋;
3 _, a8 ~/ a+ D' l' v3 z5 b0 K  韶光何太速!壮岁突苍头!
9 q5 U. e% i) B  曾祖高还矮?重孙矸或璆?
. M+ Z5 |/ Q6 s) k  海河能见底,人世水长流!% G& {7 u4 p3 b
  (慧人慧语之人生百诫·立秋吟) [2] 8 y$ D* r+ A) R) \* Z2 i! v
饮食养生编辑
5 ]  Z; p8 N" V: C2 a8 U$ Y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,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,食欲开始增加。因此,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,以补充夏季的消耗,并为越冬做准备。秋季气候干燥,夜晚虽然凉爽,但白天气温仍较高,所以根据“燥则润之”的原则,应以养阴清热、润燥止渴、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,可选用芝麻、蜂蜜、银耳、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。秋季空气中湿度小,皮肤容易干燥。因此,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。
9 q3 V- B! i% \( k" J' y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,以在冬季到来时,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。秋季进补应选用“防燥不腻”的平补之品。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、南瓜、莲子、桂圆、黑芝麻、红枣、核桃等。患有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的人,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、山药、扁豆等。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“秋燥症”的气候,应选用滋养润燥、益中补气的食品,这类食品有银耳、百合等,可起到滋阴、润肺、养胃、生津的补益作用。
( R6 G( Y; }/ g7 S- `" Q! S养生; ]1 y3 p. O2 q
大暑之后,时序到了立秋。秋是肃杀的季节,预示着秋天的到来。历书曰:“斗指西南维为立秋,阴意出地始杀万物,按秋训示,谷熟也。”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。从这一天开始,天高气爽,月明风清,气温由热逐渐下降。有谚语说:“立秋之日凉风至”,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。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,纬度、海拔高度不同,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的。从其气候特点看,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,秋阳肆虐,特别是在立秋前后,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,故素有“秋老虎”之称`。气象资料表明,这种炎热的气候,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,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。. {/ S% {) W# b1 v6 W, D
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,《管子》中记载:“秋者阴气始下,故万物收。”在秋季养生中,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指出:“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,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,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,逆其根则伐其本,坏其真矣。”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,告诫人们,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。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,遵循之。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,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,也是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,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因此秋季养生,凡精神情志、饮食起居、运动锻炼、皆以养收为原则,具体地讲,把中医理论中,事物属性的五行(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)分类归纳:如自然界中的五音(角、征、宫、商、羽);五味(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);五色(青、赤、黄、白、黑);五化(生、长、化、收、藏);五气(风、暑、湿、燥、寒);五方(东、南、中、西、北);五季(春、夏、长夏、秋、冬)。人体中的五脏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);六腑(胆、小肠、胃、大肠、膀胱、三焦);五官(目、舌、口、鼻、耳);五种形体(筋、脉、肉、皮毛、骨);五种情志(怒、喜、思、悲、恐);五声(呼、笑、歌、哭、呻)。
% ]8 g% L& r6 J9 @9 j4 O) T由此可见,秋内应于肺,肺在志为悲(忧),悲忧易伤肺,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,易生悲忧之情绪,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,循其古人之纲要“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;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”。1 z6 Q+ S" ^( C2 {0 B
精神调养0 |" z( m& H; W2 p. i$ b8 r
要做到内心宁静,神志安宁,心情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,即使遇到伤感的事,也应主动予以排解,以避肃杀之气,同时还应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# e( a' h* z3 O/ }, W4 e) n
起居调养6 T& n: x; ~% w# r1 R
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,应开始“早卧早起,与鸡具兴”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之太过。立秋乃初秋之季,暑热未尽,虽有凉风时至,但天气变化无常,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“一天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情况。因而着衣不宜太多,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,易受凉感冒。+ L7 N* ]! I" h0 o
饮食调养
0 H) L$ R% s$ A( u( _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说:“肺主秋……肺收敛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之”。可见酸味收敛肺气,辛味发散泻肺,秋天宜收不宜散,所以要尽量少吃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果蔬。秋时肺金当令,肺金太旺则克肝木,故《金匮要略》又有“秋不食肺”之说。秋季燥气当令,易伤津液,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。《饮膳正要》说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”。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,以滋阴润燥者。总之,秋季时节,可适当食用芝麻、糯米、粳米、蜂蜜、枇杷、菠萝、乳品等柔润食物,以益胃生津。: Q) J8 Q  l# d- L3 @
运动调养
3 T+ H; U7 t4 L' l) |7 w2 S进入秋季,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,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,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,即《道臧·玉轴经》所载“秋季吐纳健身法”,具体做法:清晨洗漱后,于室内闭目静坐,先叩齿36次,再用舌在口中搅动,待口里液满,漱练几遍,分三次咽下,并意送至丹田,捎停片刻,缓缓做腹式深呼吸。吸气时,舌舔上腭,用鼻吸气,用意送至丹田。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,呼气时要默念哂字,但不要出声。如此反复30次。秋季坚持此功,有保肺健身之功效。
+ K" h9 N  P2 m1 N3 A食谱- b  i  n$ h. c
生地粥:- ]& m) @! P; Z, A
  [配方] 生地黄25克,大米75克,白糖少许。
: Z/ ]6 u& [' D. Y  [做法] 生地黄(鲜品洗净细切后,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,滗出药汁,再复箭煮一次,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,备用。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,趁热加入生地汁,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。9 N  ?1 R3 M. r+ n& f
  [功效] 滋阴益胃,凉血生津。本方还可做肺结核,糖尿病患者之膳食。
" E8 {4 ?' k( L. e黄精煨肘:
% E/ Z* p" ~! H  [配方] 黄精9克,党参9克,大枣5枚,猪肘750克,生姜15克,葱适量。
* g& Z* r% @# S4 R$ O$ ^' F  [做法] 黄精切薄片,党参切短节,装纱布袋内,扎口;大枣洗净待用。猪肘刮洗干净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,捞出待用。姜、葱洗净拍破待用。4 O2 }: U  _+ k4 e# Q. V! G, n
  以上食物同放入沙锅中,注入适量清水,置武火上烧沸,撇尽浮沫,改文火继续煨至汁浓肘粘,去除药包,肘、汤、大枣同时装入碗内即成。7 Z- o# h) r; k/ f+ p
  [功效] 补脾润肺。对脾胃虚弱,饮食不振,肺虚咳嗽,病后体弱者由为适宜。
7 s& p  ~6 |3 f# m9 S五彩蜜珠果:) V5 R2 m1 u( }" _
  ( l8 ]- E; a4 b" s, c& \
五彩蜜珠果
0 p& U) n  w( I) h( N: o. Z3 S五彩蜜珠果, a2 W3 s- K3 D; D' z  Q
[配料] 苹果1个,梨1个,菠萝半个,杨梅10粒,荸荠10粒,柠檬1个,白糖适量。1 D: }0 `: C' p- g" r/ p
  [做法] 苹果、鸭梨、菠萝洗净去皮,分别用圆珠勺挖成圆珠,荸荠洗净去皮,杨梅洗净待用。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,置于锅内烧热溶解,冷却后加入柠檬汁,把五种水果摆成喜欢的图案,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,即可。
9 C. D& c; _1 k) F  [功效] 生津止渴,和胃消食。
8 C# p7 M8 T9 l  g醋椒鱼:# h5 `6 v! i7 |! u$ ~5 [; G, q; v
  [配料]黄鱼1条,香菜、葱、姜、胡椒粉、黄酒、麻油、味精、鲜汤、白醋、盐、植物油各适量。
/ S8 H) y5 \) k# s; m" V$ i8 u1 i$ F  [做法] 黄鱼洗净后剞成花刀纹备用,葱、姜洗净切丝。油锅烧热,鱼下锅两面煎至见黄,捞出淋干油;锅内放少量油,热后,将胡椒粉、姜丝入锅略加煸炒,随即加入鲜汤、酒、盐、鱼,烧至鱼熟,捞起放入深盘内,散上葱丝、香菜;锅内汤汁烧开加入白醋、味精、麻油搅匀倒入鱼盘内即可。
. f& |5 n1 L; y( J& v/ b  [功效] 健脾开胃,填精,益气。9 S; c& `3 w  F
饮食6 K/ D$ |8 A+ U: {% x. E' n7 [+ z7 f
在养生学上,饮食是很重要的,那么立秋后在饮食上我们需要做哪些调整呢?1 N4 j0 H# G! v
在饮食上要“增酸”9 F6 N8 @6 e7 v3 ~* f
以增加肝脏的功能,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。下列食品可供选择:. k; `( x, C# Z4 k+ K- V) M! R
苹果:中医认为,苹果具有生津、润肺、除烦、开胃、醒酒等功用,对消化不良、气壅不通者,可榨汁服之。
, t  T7 b/ T9 ?) c+ r现代医学认为,苹果还能预防和消除疲劳,苹果中的钾能与体内过剩的钠结合,并使之排出体外。食入过量盐分时,可吃苹果来帮助排除,所以吃苹果或饮苹果汁对高血压患者有益。0 B9 ?8 d* K7 s6 [6 ?# l
葡萄:性味甘、酸,鲜食酸甜适口,生津止渴,开胃消食,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,食多令人腹泻。0 P4 |# E0 i% W% y
杨桃:性味甘、酸、平,其果能生津止渴。秋天若患风热咳嗽,可把杨桃洗净鲜食;若患小便热涩,用鲜杨桃2~3个,洗净切碎、捣烂成汁,温开水冲服,日服二次;若患咽喉肿痛,将鲜杨桃洗净生食,日2~3次,每次1~2个。但本品多食伤胃,尤其是平素脾胃虚寒者更要少食。
  _) {3 K) A7 T! |# |# I柚子:性味酸、寒,可除胀、化痰止咳、健胃消食、消肿止痛,适用于胃病、消化不良、慢性咳嗽、痰多气喘等症。柚子以含维生素C丰富而着称,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。柚子所含的有机酸,大部分为枸橼酸,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。: M. c# f0 q2 J1 V9 q+ s) P" c4 ^7 v% K
柠檬:味极酸,具有生津、止渴、祛暑、安胎等功用,柠檬酸是各种水果中所含有机酸最多而命名。高血压、心肌梗塞患者常饮柠檬饮料,对改善症状大有益处。; S! P/ x$ p$ {+ _! ~
山楂:性味酸、甘、微温,有散瘀、消积、化痰、解毒、活血、提神、清胃、醒脑、防暑、增进食欲等功效,对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十多种疾病都有显着疗效。2 g. C, \. F8 Q2 _& a
要按照《黄帝内经》提出的“秋冬养阴”的原则  \3 A5 o. N/ `& p( W
也就是说,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以防秋燥伤阴。下列饮食可供选择:2 T" ]3 U2 H6 a/ m) J+ R, {
银耳:又称白木耳,是一种有补益作用的名贵补品。其含有多种氨基酸、维生素,具有补胃、润肺生津、提神、养胃、益气、健脑等功效,常用来治疗虚劳咳嗽、痰中带血、老人身体虚弱、消瘦、食欲不好等症,与黑木耳比,其性偏凉、养阴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强。
6 i& v/ T- R: Z% b" E梨:性寒、味甘,有润肺、消痰、止咳、降火、清心等功用,适用于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、口渴、便秘,以及内热所致的烦渴、咳喘、痰黄等。
1 F& X* U( [- `: s2 M2 e# A/ C芝麻:性味甘平,有养阴润燥、补肾益脑、止咳平喘之功,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,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,头发早白、腰膝酸软。; B5 _# S/ w; B; _6 u
藕:性味甘凉,是止血、生津的良药,富含淀粉、钙、磷、铁及多种营养素,尤其是含维生素C最多。
" {; C% v# Y1 ]8 b1 w& I菠菜:性味甘凉,能滋阴润燥,养血止血,通利肠胃,可用于津液不足之口渴欲饮、肠燥便秘、贫血等。8 M1 C8 `# C# J
豆浆:是将大豆浸泡,磨为汁,滤去渣,经煮熟而成。性味甘平,功能补虚润燥,清肺化痰。常用于久病肺虚咳嗽及痰火哮喘。
/ d* K. Z0 n* Z  n鸭蛋:味甘咸,性凉,功能滋阴、清热,可用于阴虚所致的咳嗽痰少,咽干痛,以及肺胃虚热所致的口渴、痰咳、便干等症。1 e$ D& y/ H& J. o& ?2 F
蜂蜜:既是滋补佳品,又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,蜂蜜含果糖39%,葡萄糖34%,这两种单糖均能直接供给热量,补充体液,营养全身。对于津液不足诸症,脾胃阴亏或气虚所致的胃脘疼痛等均有一定疗效
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,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。岁月的洗礼总能给我们留下淡淡的回忆!

返回列表